电话图标 400-1085-001

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评价标准落地!星级认证如何影响行业格局?

2025 年 11 月,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正式发布《非公立运动康复医疗中心 / 门诊部 / 诊所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评价标准》(T/CNMIA 0046-2025),这是国内首个聚焦社会办运动康复领域的专业评价准则。该标准的出台,标志着长期存在的行业质量良莠不齐、规范缺失等问题将得到系统性解决,为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划定了清晰蓝图。

一、标准核心定位:破解行业痛点,引领规范发展

随着 “健康中国 2030” 规划纲要中 “体医融合” 战略的推进,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凭借便捷、多元的服务特性,成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。但此前行业缺乏统一评价标准,导致机构建设软硬件不一、检测欠规范、结果可重复性低,既影响患者就医体验,也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
本次发布的评价标准以 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” 为核心导向,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科学评价体系。其核心目标不仅是规范机构运营管理,更在于提升 “医体融合” 服务能力,增强公众对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的辨识度与信任度,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健康需求。

二、五大评价维度 + 星级认证:全面衡量服务能力

评价标准采用 “基础指标 + 加分项” 的综合评价模式,总分 550 分,涵盖五大核心维度,评价结果以三星、四星、五星三个星级标识呈现,星级与社会信用评价直接挂钩。

1. 行政管理 / 医政合规性(权重 20%)

作为基础保障维度,重点考核机构依法执业与设施配置规范性。要求机构必须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诊疗科目包含康复医学科或中医科;人员资质需齐全,医师、康复治疗师等需持有效执业证书,体能训练师、运动防护师等需具备专业认证。设施方面,明确康复诊所、门诊部、医学中心的建筑面积分别不低于 200 平方米、500 平方米、800 平方米,且布局需包含诊疗评估、康复治疗等功能区域,保障患者隐私与通行便利。

2. 运营管理(权重 32%)

聚焦机构服务效率与人才发展潜力,是评价的核心维度之一。人员配置上,康复诊所需至少配备 1 名医师和 1 名康复治疗师,康复医学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5 名,且技术负责人需具备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培训认证背景。服务流程方面,要求建立便捷的多渠道预约制度,完善患者宣教、反馈机制,通过新患者转化、口碑推荐率、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持续优化服务质量。同时,机构需制定员工长期发展计划,通过内部培训、国际认证课程等提升团队专业能力。

3. 医疗质量与安全(权重 32%)

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底线,该维度覆盖质量安全管理全流程。要求机构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,设置专(兼)职人员落实相关工作;诊疗过程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南,做到合理检查、合理治疗,医疗文书需完整记录主诉、功能诊断、治疗计划、康复效果等关键信息;同时需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,完善不良事件采集、记录和报告流程,保障诊疗全过程安全。

4. 院感与医疗器械管理(权重 16%)

细化院感防控与设备安全管理要求,筑牢医疗安全防线。院感管理方面,需制定符合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,手卫生设施齐全,医疗废弃物需规范贮存并交由专业机构处置,出现感染爆发趋势需 12 小时内上报。医疗器械管理则要求建立采购验收、日常维护、校准维修全流程制度,供应商资质与设备合格证明需齐全,确保临床使用安全。

5. 创新品牌加分项(50 分)

鼓励机构差异化发展与行业贡献,包括五大加分方向:机构发展态势(现金流稳定、支付模式创新等)、专业技术水平(国际认证、特色诊疗项目等)、信息系统建设(HIS 系统、电子病历、远程康复等)、人才团队建设(高学历人才、行业任职等)、公益文化品牌(健康讲座、赛事保障、公益活动等),最高可获 50 分附加分。

星级认证规则

  • 三星级(规范单位):需通过 AA 级及以上社会信用评价,满足基础运营与医疗安全要求;
  • 四星级(示范单位):在规范基础上,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突出,同样需 AA 级及以上社会信用评价;
  • 五星级(标杆单位):行业顶尖水平,需同时获得 AAA 级社会信用评价,在技术创新、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示范引领作用。

三、评价流程与动态管理:确保标准落地实效

为保障评价公平公正,标准明确了 “申请 - 审核 - 现场评价 - 整改 - 定级 - 公示” 的全流程机制。参评机构需先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员,通过官方系统提交申报表,经 10 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,由 3-6 名行业专家组成的评价组进行为期不超过 2 天的现场评价。评价采用听取汇报、查阅资料、医患访谈、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,确保结果真实反映机构水平。

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,星级有效期内,机构若发生违法违规、重大医疗事故或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事件,将被降低或取消星级称号;评价办公室定期组织抽查考核与专家帮扶,未通过评价的机构可参加专项培训后再次申报,形成 “评价 - 改进 - 提升” 的闭环。

四、标准落地意义:多方受益的行业变革

对患者而言:就医选择有了 “硬指标”

星级认证将成为患者选择运动康复机构的重要参考,三星级代表 “规范可靠”,五星级意味着 “标杆水平”,有效降低就医决策成本。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无论选择哪家机构,都能享受到符合规范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,避免因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康复效果不佳等问题。

对机构而言:明确发展方向与竞争优势

标准为机构提供了清晰的改进蓝图,通过对标评价指标,可精准定位管理、技术、服务等方面的短板。星级认证不仅是荣誉背书,更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,有助于优质机构脱颖而出,吸引更多患者与合作资源,推动行业形成 “良币驱逐劣币” 的良性竞争格局。

对行业而言:加速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

作为首个专项评价标准,其发布实施将填补行业监管空白,推动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从 “野蛮生长” 向 “规范发展” 转型。通过 “以评促建” 的机制,倒逼机构提升医疗质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加强人才培养,整体提升行业 “医体融合” 服务能力,助力 “运动促进健康” 国家战略落地。

随着标准的全面推行,非公立运动康复行业将迎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。对于患者来说,选择运动康复机构可重点关注星级认证与社会信用评价;对于机构而言,主动对标标准、参与评价认证,将成为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。未来,在统一标准的引领下,非公立运动康复机构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,为大众提供更优质、更安全的运动康复服务。